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,简称“双减政策”。
工作目标
1年内有效减轻、3年内成效显著,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。
两个目的
缓解教育焦虑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、健康成长。
三个具体措施
管控作业;提升课后服务水平;规范校外培训行为。
“双减”政策的严肃性,在近期的执行力度上可见一斑。政策出台后家长们喜忧参半,既有缓解压力之感,又有莫名的不安。
家长的担忧聚焦于的问题:市场需求仍在,会不会造成“私教”盛行?
“双减”后,什么样的孩子会脱颖而出?
......
想弄明白这些问题,
我们首先需要分析
“双减”政策的底层逻辑:
针对学科教育
要把学科教育
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
减轻家庭负担
由此可见,“双减”政策将进一步推动,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,回归各自的角色。分析一下政策,找到家长可以尝试的角度。
家长要怎样把时间还给孩子呢?
没了校外辅导,怎么办?
想清楚这三个问题,就可以客观地评估校外培训对自己孩子的价值。真正的教育,不在于校外培训机构,而是学校教育+家庭教育的双结合。好的成绩,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,教育肥沃的土壤,还包括家庭和睦、自我驱动等。